【謝章升專欄】學行銷能財務自由嗎?

學行銷,能財務自由嗎

「老師,現在數位行銷工作要學那麼多東西,FB、Google廣告、網站流量分析、SEO都學了,要追這些的改版,還要充當小編固定發文回客戶問題,處理那麼多雜事,薪水為什麼只有3萬7?我的同學在南部的公司工作更低,才3萬1。」
我答說:「你不會一直都這樣的,只要你有幫到對方。」
現實的情景是,我們學了一堆工具,卻不知怎麼幫到對方。

如果你已經幫到了,公司還是客戶卻對你的貢獻裝死。那你要設定自己有朝一日可以獨立作業不依靠公司,然後提供的價值可以讓你去挑客戶,避免掉一些孽緣。但這些都不是一天可以速成的,邁向這個方向的過程是無聊的,甚至常常也找不到人討論。我也正在這條路上走著。

對於老闆來說,你能幫公司賺多少錢,就構成薪水議價的能力。
對於客戶來說,你能不能幫他解決問題,就構成案件費用的高低。
很殘酷但是很寫實。
所以要不要把某個技能鑽研到最深?
還是跨界多學一些技能?
還是自己出來當老闆賣產品?
沒有人可以給你標準答案,你必須獨立思考,哪個方向是比較對的。
但絕對不是看著低薪,就覺得懷才不遇,然後就離職跟家人借一筆錢創業,那你全家都會壞才不遇。

我們之前聊了一篇「高薪工作與熱門職業」跟古諺好像有點雷同,諺語說:「第一賣冰、第二做醫師。」台灣高薪工作排行榜上真的有醫師,但為什麼前十名都沒看到賣冰的。因為賣冰的叫做老闆,不歸類在領薪水的族群,而是屬於企業主才對(不過冰品的毛利真的滿不錯的)。話說回來,台灣高薪工作排行榜,你有沒有發現前十名都是技能門檻高。另外一個我看到的是有報稅的薪水族群,最厲害就是一年年薪平均303萬的機師了。也可以說薪水族群的天花板大概就是這個數字。

當你菜的時候,領菜鳥的薪水是正常的。我當初當菜鳥時的菜鳥價是2萬4。數位行銷的工作雖然學了很多,但問題是,產值在哪裡?以實用價值來說,你幫客戶創造了多少價值,幫公司創造了多少業績,就會構成你薪水的高低。但受限於制度框架,再怎麼高可能來到七萬八萬已經是天花板。而獎金制度也可能改來改去改到自己覺得少拿了。

不要一直悶著頭學東西,要去想想客戶最大的困擾是什麼?什麼技能可以幫他們解決這個問題。然後對這個服務訂個價,幫人又幫自己增加收入。

給自己情境模擬,如果有一天沒有公司的幫忙了?只靠自己能不能活下去?能不能自己開一人公司?能不能拿到案件?這些都不是剛當菜鳥的時候就可以做到的,因為很多技能都只是學過,而不是用過。從學過到用過到變成身體的自然反射,這個過程是一段無聊的過程。

其實這幾年在聊的「一人公司」,我覺得比較適合工作過一段時間的人。有工作過一段時間的人,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,有技能,有自我管理的能力。光節省掉一堆無意義的會議、通勤時間,跟自己辛苦的收入全部歸自己,這些優點就完勝高薪工作了。

接著我們來聊聊「財務自由」這個名詞。其實每個人應該要有自己的定義。如果今天這個詞叫做1公分,那很客觀,因為這就是個放之四海皆準的度量單位。那對你來說,什麼是財務自由?對我來說踏進全聯買東西,或是打開Ubereat,不用看標價,只需要考慮想不想吃,我就覺得自己財務自由了。

我們以台灣最高薪的工作來衡量,不管你是當員工,還是一人當老闆,一年年收303萬就已經海放一堆人在後面了,年收49萬就是中位數了,代表已經在班上贏過一半的人了。

然後呢?然後不管你貪不貪心,都應該拿年收的25%去投資股市,為什麼是25%,因為這筆錢是你面對股市的波動不會心煩意亂的數字。

那為什麼要去投?有三個理由:

1.為了抵抗通貨膨脹
2.長期20年來看。這些報酬會讓你到六十歲時,不至於擔心沒有退休金用而硬接工作。至於你要選擇主動投資或是被動投資的派別,那就是個大題目,就不是本篇文章要討論的了。
3.投資的過程本身就是磨練心性的過程

年收的增長是依賴你的技能,能夠投資的金額也是依賴你的技能。在實業與投資的搭配下,可以讓你的增長獲得比較低的風險。但講了那麼遠,你到底踏上了技能的修練之路了嗎?

*如果你對相關文章有興趣,歡迎追蹤 謝章升FB

謝章升近期課程

類型講師課程主題
線上謝章升FB廣告入門
線上謝章升FB廣告中階
線上謝章升FB廣告高階
線上謝章升Google廣告入門
線上謝章升Google廣告進階
線上謝章升GA4流量分析入門
線上謝章升GA4流量分析進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