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謝章升專欄】第44話-個人資產從哪來

個人資產從哪來

有錢人是個形容詞。你覺得多少資產,算是有錢人?中國信託跟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在2020年發佈過一個「高資產客群」調查報告。推估台灣有3000萬資產(可用來投資的資產,例如個人金融資產(例如存款、股票)與投資性的不動產(也就是可以收租金的))的族群約41.17萬人。而有1.5億資產的則約10544人。

我相信這些數字還是保守預估的,有些資產其實是沒有紀錄的。例如你賣路邊攤,拿的都是現金,低調經營,不用開發票。但生意一直很好,低調發大財。

這篇文章當然沒那麼厲害,看完就變成高資產客群。我自己也不是。但搞懂個人資產是從哪來的,進而去設定自己可達成的目標。例如累積100萬、500萬、1000萬,我相信是可以提高你的生活品質與滿意度的。

資源稟賦

「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點!」但現實的人生,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點。有些人一出生,就注定有些資產可以繼承。如果你是,那恭喜你。如果不是,那雞湯一點跟你講,也不用想太多。

因為公平的地方是,大家都是一天24小時、注意力也就是這麼多。而且資產多少,跟快樂也沒有絕對的比例關係。

除了繼承的資產外,有些人天生長得漂亮,或某方面特別有天賦。這些都是資源稟賦。資源稟賦是個專有名詞。通常用在國家,指的是這個國家有的資源。例如勞動力、資本、技術等等。只要是其他國家願意拿錢跟你換的,都可以廣義當作資源稟賦。

這裡我用資源稟賦來分類,是因為大家的起跑點是不一樣的。有些人出生,就有某些資源。但資源稟賦不是固定的,有些是後天可以培養的。例如技術,應該沒有小孩一出生就會動外科手術、會寫程式、會煮飯。所以是個有努力價值的方向。

個人資產流量→←

通常來檢視一間企業的財務狀況,會使用資產負債表、損益表、現金流量表。甚至有些作者也會使用這三張表,來檢視個人資產的狀況。這篇文章設定是給完全沒基礎的人看的。所以我這邊簡化成只看「個人資產流量」跟「個人資產存量」兩個觀念。

「個人資產流量→」配合個右箭號,代表你的消費。所以錢會流出去。
「個人資產流量←」配合個左箭號,代表你賺錢的能力。所以錢會流進來。

這篇文章不是探討怎麼消費才聰明,所以就先不討論個人資產流出去,以免失焦(立個flag,以後我們有空再寫一篇來聊)。我們聚焦來聊錢流進來。

之前我們在「個人收入從哪來」這一篇聊過。大部分的人收入,都是以薪水為主。但薪水會有錨定效應,再高高到一個天花板就上不去了。除非你的能力卡位進去高薪工作,例如機師、精算師、工程師。否則最終目標,應該是要使用技能,來用案件計價。達到技術越好,售價越高的良性循環。

而我們在「搶手的個人技能」這篇文章聊過,有哪些底層的技能是永久有需求,而且利潤高的。掌握了這些,並有耐心的練習。我不敢說你會變成高資產客群。但你的收入超越台灣薪資平均數65萬,應該是合理的目標。

你的技能,其實應該考量能夠用「服務」與「產品」的方式來換取收入。舉例來說,講課就是一種服務,但再怎麼會講,會受到時間跟地點的限制。每個名師再厲害,他的一個月也就是30天。但如果轉換成產品的形式,例如最常見的線上教學影片。你不用再付出時間與體力,一樣可以獲得收入。

你的主力收入,一定是用勞動力跟技術所獲取的收入。這個收入也是風險最低的。我們舉最極端的,如果連現金(法定貨幣)都變成廢紙。那只要你有手有腳,還是有謀生的能力。這有點像,餐廳因地震垮了,但這位名廚只要再找到場所,依舊可以製作美食販賣。

而如果再進一步,就可以考量。有沒有什麼技能,是年紀越大,不要說升值,至少不會貶值?這題的答案很多,就留給大家思考了。

躺著就有收入

不用工作就有收入,是很吸睛的標題。對我不是,我沒事做,會很不舒服。有些人會把,不用工作就有收入,稱為「被動收入」。被動收入裡面,常見會有活期存款、定期存款、股票、不動產出租等項目。簡單來說,就是不用付出勞力就可以獲取收入的項目。但其實項目真的不多

這裡要討論的第一個問題是:

「合理的報酬率應該是多少?」

錢會越變越薄,是連長輩都知道的觀念。但沒事不要自己嚇自己,台灣長年來的通膨率是1.5-2.5%之間。換成白話就是,你手上這個漢堡套餐,今年賣100元,明年可能賣102元。而目前台灣定存的利率是0.7-0.8%之間。但你真的不用緊張,因為差異真的還好。

「錯誤的投資,比通膨更恐怖。」

如果你有1000萬,那該投資什麼標的?我們來模擬模擬。如果你投資股票,那股票的ETF(指數股票型基金)要找到現金殖利率4%的標的不難。也就是一年可以拿到40萬現金。但如果你要當少年股神,挑戰個股。那股票大部分會有兩個獲利來源:

1.資本利得(賺價差)
2.股利所得(賺股息)

賺股息唯一要擔心的是,這間公司不賺錢,所以發不出股息了。賺價差,大魔王就有兩關了:

1.你要挑對公司
2.別人要犯錯,沒看好這間公司

你今天有辦法用300塊買到一張台積電的股票,代表這個地球上有一個人,他不看好台積電,所以願意用300塊賣掉他手上的股票。但如果都沒人要賣呢?那就好像三角窗的精華店面,你有錢,房東不賣,你也沒門。

以上講完這些,你會發現一件事。光股票就有一堆東西可以研究。所以面對「被動收入」你應該處理的是:

1.用於投資的是你的閒錢
2.設定合理的報酬率

你用1000元買了大樂透,結果都沒中,這樣會不會讓你生活開銷出問題。不會,那這1000元就是閒錢。一直把「注意力」放在被動收入,會讓你無法把你的閒錢變大。

除了這些標的之外,虛擬貨幣、創業等都是其他投資標的。但不懂就不要亂碰,要碰就先弄懂。如果有人跟你講報酬率40%,邀請你投資。請你靜下心想想:「那麼好賺,為什麼需要找你?」要嘛就是利用你的貪念,騙你入坑。要嘛看你是男生,出動正妹遊說你。讓你心裡以為,能夠騙到別人尿尿的地方。

個人資產存量↑↓

當你的個人資產流量流入大於流出時,就開始會有可以利用的資源。再白話說,也就是收入大於支出,那一定會有剩下的存款。

以個人來說,第一個要去考量的觀念應該是「緊急生活預備金」。也就是如果主動收入因極端狀況,暫時不見了。那你手上的現金,可以讓你正常生活多久。通常這個金額因人而異,有些人單身,也不用養家,所以一人飽,全家飽。有些人有伴侶,有些人有小孩,狀況都不一樣。比較客觀的方式,是去記帳。當然有些人的觀點是,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賺錢,而不是記帳。記帳也是會消耗心力的。但以統計的觀點來說,我建議你每年至少記帳3個月,也就是一季。有這個資料,你才能估算出每個月平均需要多少支出。有了這個資料後,來規劃緊急生活預備金,才知道要備多少。大部分的專家會建議預估半年,保守一點則預估一年。

個人資產存量帶來的自由

財務自由是個形容詞。因為每個人的慾望都不一樣。如果我們有資料可以定義出,每年開銷大約需要60萬。如果以一般台灣長期的股市資料來看,要找到股息殖利率4%的ETF並不難,等於你必須要有1500萬放在每年會配息的ETF。那即使沒有退休金,每年你也會有固定的收入進帳。

個人資產存量的最終目的

我覺得增加個人資產存量最終目的,並不是財務自由。而是人生方向的自由。除非你是含著金湯匙出身,家裡店面數十家,一出身就有被動收入。否則每個人都經歷過職場新鮮人的階段,這時候你為了生活所需,選擇性其實是不高的。哪怕這個工作沒有成就感,哪怕這個工作的工作經驗價值性不高,但為了收入還是需要做。

但個人資產來到安全的水位(每個人的水位不同),你的選擇就變多了。可以選工作,可以選擇不工作。工作也可以選擇自己當下想做的,而不是以報酬為唯一考量點。

*如果你對相關文章有興趣,歡迎追蹤 謝章升FB

謝章升近期課程

類型講師課程主題
線上謝章升FB廣告入門
線上謝章升FB廣告中階
線上謝章升FB廣告高階
線上謝章升Google廣告入門
線上謝章升Google廣告進階
線上謝章升GA4流量分析入門
線上謝章升GA4流量分析進階